跨境支付“无证经营”引监管关注 行业或迎新一轮洗牌( 三 )

而要在中国开展跨境支付业务,需要拥有三方面资质,包括第三方支付牌照、跨境人民币业务资质,以及跨境外币支付牌照。

相关数据显示,自2013年3月监管开放跨境支付相关资质的牌照申请以来,目前共有30家支付机构获得跨境外汇支付业务资格。

不过,今年4月29日,外管局印发的上述《办法》指出,《办法》实施前参与跨境外汇支付业务试点的支付机构,应于《办法》实施之日起3个月内,按照《办法》要求,向注册地国家外汇管理局分局、外汇管理部(以下简称分局)进行名录登记。

至今,3个月的期限将至。而本报采访人员了解到,支付宝、连连支付等30家参与跨境外汇支付业务试点的支付机构均正进行相关名录登记。

“按照《办法》的规定,试点支付机构都需要进行名录登记,支付宝正按照监管的要求,推进此项工作。” 蚂蚁金服相关人士称。

连连支付相关人士也向本报采访人员表示,正按照监管相关要求,有条不紊地推进此项工作。

7月22日,上述支付机构人士亦向《华夏时报》采访人员表示,“我们近期都在准备跨境外好的名录登记工作。”应该八月底会有结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