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割肉求生,房企围猎( 九 )

现在的大环境对危机中的新城而言并不乐观。监管部门对房企融资还在步步收紧。早在5月17日,银保监会就下发规定,禁止信托公司向“四证”不全、开发商或其控股股东资质不达标、资本金未足额到位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直接提供融资。7月初,不少房企融资部门员工发现,信托公司“前融”业务已被严控。前融业务,即在房企拿地阶段信托公司为其提供的融资服务。7月13日,发改委要求,境外美元债所筹的资金只能用于置换未来一年以内到期的中长期债务。穆迪报告称,收紧开发商境外发债和信托贷款相关规定,对于中国开发商具有负面信用影响。

目前,受制于房地产信托、境内外发债、ABS等融资渠道趋严,房企融资成本进一步提高。同策研究院数据显示,6月房企融资成本已较高,处于7%~8%。更有从业人员坦言压力,“有的资金成本都超过15%了,很多资方还是不愿意出钱。”

国内TOP3房企负责前期投资的市场人士对《中国企业家》表示,大环境影响因素中,需要留意日渐深入的调控。信托新政只能穿透一级市场,不能穿透二级市场。海外发债也只能归还海外中短期的票据融资,资金不能回流国内。因此对房企整体来说,资金链压力跟成本就增加了。“新城控股作为第一梯队的大型房企,在控制规模方面肯定要考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