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电商正式撤退!亚马逊最大败笔在哪里?有没有翻盘的机会?( 三 )

亚马逊电商正式撤退!亚马逊最大败笔在哪里?有没有翻盘的机会?

守,则要稳如泰山。这根守的线,在亚马逊中国的电商业务中看不到。我把关于“守”的结构叫做“成长底线”。这条线起码有一条极其重要的作用,那就是保护公司基础业务的生死,为企业向其他地方扩张提供基础的养分,也称增长基石。

“成长底线”可以发展为三大策略,一是抓住战略咽喉;二是建立业务护城河;三是建立客户基石资产。先看战略咽喉,它是企业竞争布局的关键环节,一旦在这个环节上“落子”,相当于扣到了围棋局中的“天元”。回去中国零售行业过去的二十年,咽喉从线下走到线上,沃尔玛、国美、苏宁的竞争位阶必然就让渡到阿里、京东,此乃流量之变造就。而在电商领域,亚马逊的流量被不断分流,京东用价格和本土化服务杀入、小红书以跨境电商杀入、拼多多从低端入侵,四面楚歌向垓下,缺乏流量入口的亚马逊电商尴尬落到了电商“琅琊榜”的40名开外。

流量咽喉占不到,再看电商的第二个战略咽喉——物流。物流能力的比拼,也是棋局演化的结果。面对消费者和用户,末端交付是一个非常影响体验的节点。亚马逊在全球多个国家布局仓储和物流中心之外,还购置大量的运输车辆、投资航运、租赁航班,完善其运力网络,这也是亚马逊一度自称为“运输服务商”的底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