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并购亲历者揭秘:冯鑫为何深陷风暴?( 七 )

类似的项目,可以在文娱各方向都搞一搞,用符合暴风实际且相对低成本的方式,比如广泛小比例参股、做合资公司再加少量主线战略并购等方式。

DT大娱乐的概念,除了对媒体、对市场说着大,还有个原因是战略上没有非常明确的方向和优先级,保留各个方向都分别谈谈,哪个先成就先讲哪个具体故事的可能。

至于资本运作的目标,当时CFO毕士钧原本预期趁高估值,3~5年收购实现3~5亿利润,不介意与乐视一样的盛名和泡沫,自己清楚知道被市场高估,趁机抓紧做实。

对于方向排序,当时倾向三点:要么硬件类、大收入,可以暂时不盈利;要么高利润,如广告公司、游戏公司、秀场等;要么收入利润一般但大用户量。但都要能与暴风存量产品和业务能业务协同(至少能让外界感觉协同)、故事匹配。

从暴风后来的实践看,最终是侧重了追求收入,利润的追求没强调或者是落空了。

而我本人则主张利润优先,认为暴风刚能喘口气,只有几千万广告利润,“氧气”不多,应该概念+利润优先,先挂多几个“氧气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