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界的黑马:中国平安的生态赋能之路( 七 )

事实上 , 中国平安也是这样的公司 。 其大数据建设可以追溯到2006年 。 2006年中国平安上海张江后援中心建成 , 这也成为我国金融行业的首个后援中心 , 开创了金融服务全国一体化、标准化的先河 。 后援中心的建立 , 使中国平安的大量数据 , 能以统一化、标准化的形式积淀下来 。 而随着科技的进步 , 看似沉睡的数据却在人工智能的催化下 , 成为不可多得的富矿 , 更成为平安尖端科技的孵化器 。

以读图技术为例 , 早年间从遍布全国的查勘员定向传输 , 到后来的用户自行微信上传定损图片 , 海量的车辆勘察图片源源不断地从全国各地回传至后援中心 , 沉淀了无数的图像识别分析样本 , 从机器读图到AI技术的应用 , 丰富的图片是人工智能最好的学习素材 , 使其在样本识别的精准度方面获得了极大的先发优势 。

而在音频方面 , 95511客服以每天服务客户96万次 , 年接触客户3.5亿次的速度累积了上亿条声音的庞大数据库 , 作为日后声纹识别训练的样本库 , 最终助力平安的声纹识别技术实现1秒内高达99.7%的精准度 。 同时 , 凡是通过电话进行咨询、诉讼、报案等接受服务的场景 , 一旦后续风控发现欺诈行为 , 可将该声音提取并将所属ID纳入黑名单 , 在后续场景中进行事前监控 , 实现因声识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