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护航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 让近三千种野生动植物“安居乐业”( 二 )

构建野生动物乐园,高科技参与其中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的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一个以森林、草原、湿地、沙地等多样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和西辽河上游水源涵养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已知野生动植物2719种,生物多样性资源丰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2006年,保护区联合北京林业大学共同开发实施野生动物保护研究的项目,对保护区进行了长达10多年的动态监测。保护区管理局工程师孟和达来告诉科技日报采访人员:“事实上我们同步开展了针对自然保护区的科学研究,结果证明,我们对保护区采取的多种保护措施成效显著,技术手段和思路对于国内自然保护区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据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李桂林介绍,此项目属林业科学领域、野生动物保护技术方向,位列《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生态脆弱区域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重建”优先主题范畴。

“10多年的检测过程,也是10多年的技术研究过程。集成分子鉴定、红外相机、无线电遥测等一套技术创新,构建了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动态监测管理体系,为我国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多样性监测与保护提供了示范,而我们的监测技术手段与成果也达到国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李桂林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