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搭台企业唱戏 辽宁小香菇撬开大市场( 二 )

种植香菇,菌种退化是个大问题。由于自发突变等原因,香菇会出现某些原有优良生产性状的劣化、遗传标记的丢失等现象,影响经济收益。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辽宁省农科院、沈阳农业大学及科技主管部门充分展开科技合作,扫除食用菌产业发展上的拦路虎。

解决这个问题,育种很关键。为了寻找优良品种,辽宁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良种繁育与推广研究室主任刘俊杰与抚顺农科院科研人员一道,在长白山中寻找野生香菇菌株,采用单孢杂交技术使之与远源亲本配制新组合,选育出适合本地栽培方式的香菇优良品种辽抚4号,大大提升了产品的经济效益。

而在朝阳联合镇,由辽宁省微生物研究院培育“辽香6号”优良品种进行栽培。截至2018年末,全镇已累计建设香菇大棚350多栋,种植香菇150多万棒,年产香菇750多吨,产值700多万元。

香菇丰收给农民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联合镇与河北平泉市仅150公里之隔,当地香菇市场资源丰富,产品稳定销往日韩等多个国家。充分利用当地市场资源,解决了联合镇香菇产业发展最后一公里问题。”辽宁省科技厅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单葆成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