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电宝成功了吗?( 四 )

其一 , 从2016年左右共享充电宝的面世到2017年的运营 , 共享充电宝的覆盖范围扩大 , 基础设备的扩大 , 为用户规模的拓展奠定基础 。 而平台的精细化运营正在见效 , 许多企业利用大数据实现更优的场景布局 , 实现更多的用户覆盖 , 实现更高的用户触达率 。

另一方面 , 碎片化场景的应用增长 , 短视频等应用占用时长扩大 , 用户的电量焦虑较之两三年前有过之而无不及 , 电池技术的进步没那么快 , 充电依然是手机用户刚需 。

另一方面 , 共享充电宝网点增多 , 用户租借充电宝习惯被培育出来 。 由于共享充电宝在餐厅、商场 , 地铁站、火车站、机场到酒店、KTV、网吧、洗浴中心等场所不断渗透 , 基本上已经覆盖了用户移动出行逛街、餐饮、娱乐休闲等诸多场景 , 覆盖范围的扩大 , 变相降低了用户出门带充电宝的需求 。

在过去 , 共享充电宝当点位不够密集的时候 , 它难以引起消费者的注意 , 但是当它实现全面铺开的时候 , 对消费者生活习惯的培育作用是巨大的 , 它通过海量的点位铺开 , 成功引起了消费者的注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