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的盈利运营模型:利润可以来自反常识处( 三 )

a. 比关注收入更关注沉淀现金流,想办法做现金流。b. 必要的时候提高客户的使用频率,必要的时候也降低客户的使用频率。c. 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对价格进行灵活调整,而不是一味低价。d. 通过区域调度,实现单车被使用频次降低,激活单车的引流作用。

共享单车的盈利运营模型:利润可以来自反常识处

结合某单车消费者端可见的客户策略,我们拼接在一起看下

a. 借助大数据,推进月卡、季卡,吸引用户预存款,+免押金,收割客户,带来沉淀的现金流;b. 天气热等情况下刚需性的消费提高价格,来盈利;温暖时候的非刚需性消费,降低价格推广季卡月卡,拉转化;c. 按照地理区域划分,区域月卡季卡充值人数达到一定比例,表示该区域客户“忠实”,该区域车辆调度走,减少车辆被消费次数;d. 区域客户月卡季卡消耗快完结时,大量车辆调度到该区域,吸引客户骑行,进行再次预付充值,完成再次收割;e. 搭配电单车运营,引导客户需求往电单车上转移。这种方案下的运营结果,大致如下

a. 在极高温或者极低温期间,降低车辆在高温低寒温度下的暴露,车辆损毁率下下降;b. 根据月卡季卡的到期时间数据(大数据)支持,车辆调往需要吸引充值的区域,以吸引高充值;c. 自行车作为流量运营的入口不断吸引客户充值,不再是满足出行刚需的工具,使用频次呈现区域集中时间段爆发,可以锁客,提高现金沉淀;看似降价,实则涨价;d. 部分消费者会在某些时间段上,普通单车的卡包有钱,因为没有单车,只能选择电单车;一边赚着客户的月卡季卡钱,一边赚着客户的电单车消费,还同步降低了单车使用频次(电单车寿命更长);e. 以上反其道行之,带来:车辆更低的使用频次、单车更低的损毁率、企业更好的现金沉淀、企业更高的盈利,客户无形中的使用成本上升;以上情况在消费者端呈现的,就是开头描述的情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