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青海美食的时代记忆:从“食不果腹”到“非遗传承”( 二 )

20世纪50年代,山东人李旺富的单位领导问他是否愿意支援西部。他说,当时的自己其实并没有争当西部拓荒者的意气风发,本着“能有一口饱饭吃就行”的朴素想法,他来到当时还“一穷二白”的青海西宁火车站。

通讯:青海美食的时代记忆:从“食不果腹”到“非遗传承”

图为西宁美食节城东分会场美食评选现场展示的甜醅。 张添福 摄

如今,李旺富一家祖孙三代扎根青藏高原,与铁路结下不了情。

和李旺富等到青海讨生活不同,在青海省化隆县餐饮行业小有名气的韩进录,今年曾向中新网采访人员诉说三十年前的生活抉择,“我们老家十年九旱,那时候一年打的粮食都不够吃,没收入来源,生活逼着我们走南闯北开拉面店。”

目前,化隆县成了名副其实的“拉面之县”,该县共有230个“拉面村”,近10万人在中国270个大中型城市开办1.5万家拉面店,年营业额达100亿元(人民币,下同)以上,拉面经济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方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