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人工智能高效发展,还要符合伦理,该怎么做?

曹建峰| 腾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既要人工智能高效发展,还要符合伦理,该怎么做?

图1/3

人工智能法律问题的三个层面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在一些领域甚至超越了人类自身的认知能力。人工智能也从一个纯粹的技术领域一跃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话题。各国纷纷出台人工智能战略,加强顶层设计,人工智能由此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人工智能的跨学科研究迅速兴起,尤其是国内的法学界出现了人工智能法律研究的热潮,但却没有学者尝试从法律上对人工智能的概念进行界定,导致各种研究颇具自说自话的色彩,缺乏统一的认知基础。此外,社会公众由于对人工智能技术缺乏足够的了解,生发了人工智能取代人类工作、超级智能威胁人类生存等担忧。

那么,人工智能法律能否成为一门显学?现在又有哪些新的问题需要研究和应对?对此,微软总法律顾问Brad Smith曾有精辟论述。他写道,未来会产生所谓的「人工智能法律」这一全新的法律领域吗?今天,人工智能法律和1998年的时候隐私法刚兴起时的境况差不多。一些既有的法律已经适用于人工智能,尤其是侵权法和隐私法。在一些特定的领域比如自动驾驶汽车等,开始出现新的监管。但是,人工智能法律尚未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存在。到2038年的时候,我敢肯定这一状况将有所改变。那时候,不仅有从事人工智能法律的执业律师,而且这些律师和其他所有律师都将依赖人工智能来辅助其执业。因此,真正的问题不是是否会出现人工智能法律,而是其如何出现,以及在什么期限内出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