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人工智能高效发展,还要符合伦理,该怎么做?( 二 )

这一预测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给当前的人工智能法律研究背书,即学者的研究并非镜花水月,空中楼阁,而是服务于未来将可能产生的一个全新的法律领域。综观目前的人工智能法律研究,主要存在法律人格、正义与平等、安全与认证、隐私与权力、责任、知识产权归属、竞争与消费者保护、人工智能产品监管、自主武器等九个主题,这些主题可被抽象为三个层面。

其一,权利的挑战。在以机器学习为代表的现代人工智能系统出现之前,人类是这个星球上唯一具有行为能力的主体,国家和公司作为法律上拟制的人,其自身不具有行为能力,需要由人类主体来代表。人工智能,作为通过一个评估过程自主作出选择的非自然实体(即机器),开始表现出像人一样的行为能力,例如达成交易、批准贷款、驾驶汽车、创作内容等等。因此其一方面带来主体地位的挑战,另一方面带来创造成果归属和保护的挑战。其二,责任的挑战。以自动驾驶为例,其自主性和不可预测性斩断了人类与事故之间的因果关系。其三,伦理的挑战。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技术应用的边界问题,例如将人工智能应用于人类增强或者武器和战争的限度在哪里;二是技术发展可能改变人类伦理,依然以自动驾驶汽车为例,随着自动驾驶系统的安全性能不断提高,当其显著超越人类驾驶水平之时,是否有必要重新考虑人类驾驶汽车的活动的道德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