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视、暴风相继折戟,体育版权还是个好生意吗?( 四 )

腾讯体育 , 在盈利边缘试探

近日 , 腾讯体育再度以15亿美金的高昂代价和NBA达成版权续签协议 。 腾讯能够从这场NBA版权大战中胜出的关键原因可以归纳总结为两点:第一、腾讯在内容层面的专业化运营能力堪称国内最顶级 , 这也是NBA最看重的一点 。 第二、腾讯旗下信息传播矩阵的阵容豪华程度、覆盖广度和深度在国内无人能及 , 腾讯不仅拥有数量最多的用户 , 而且还能够为用户提供最优质的内容和体验 。 NBA给腾讯体育带来了巨大人流群体和巨大的消费群体 , 不过 , 新的5年NBA独家版权 , 对于腾讯也是有压力的 。 如何把高价的版权在五年之内消化、如何分销给会员、观看的费用如何确定都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 除此之外 , 腾讯体育还与ESPN达成战略合作 , 成为ESPN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独家内容合作伙伴 , 这种团队人员配置水准最大程度确保腾讯体育的NBA内容足够专业化 。 而ESPN在国外的成功案例也值得学习、借鉴 。 处于行业领跑位置的腾讯已经决定了自己的突围方向 。 放弃全面撒网战术 , 攻其一点 , 抓住粉丝集中净值相对高的核心项目 , 投入核心资源进行突破 , 从而最终实现体育内容平台的全胜突围 。 但尽管如此 , 版权变现仍然是一个始终存在的问题 , 大型体育赛事版权 , 和能够运营好大型体育赛事版权是两码事 。 虽然腾讯拥有丰富渠道 , 但由于国内付费观赛模式尚未成熟 , 所以需要靠开发其他商业模式来弥补版权收益 。 NBA与腾讯的这次合作 , 除了迎合了世界互联网新时代的热潮之外 , 也贴合了“46号文”的发展脉络 , 如同获得了肥料的催化 。 在中国体育产业5万亿规模的大未来里 , 互联网体育平台是必不可少的组成要素 。 谁能在新时代探索出版权开拓之路 , 谁就能拥抱这片万亿级的行业未来 。 在竞争的压力下 , 对于商业逻辑的探索无疑还会是行业的重中之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