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投入超2300亿,“绿水青山”支撑上海持续健康发展( 二 )

探索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生态治理新路,上海始终不忘初心、砥砺奋进。

坚定信念,环保与发展相辅相成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目光投向崇明三岛,便能深切感受这一真谛。

瞄准世界级生态岛的崇明总有一股定力,始终把保护好、修复好、建设好崇明的生态作为重中之重,坚决不搞大开发。尤其是对三方面加强管控:其一,控制人口规模,不突破现有70万人口的规模;其二,控制建筑密度,建设用地实现零增长;其三,控制建筑高度,新建建筑原则上不超过18米,实现“房在林中”“路在林中”的美好愿景。

借助这股定力,崇明守住了一方水土的宁静与秀美。目前,崇明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均达到80%以上,森林覆盖率超过26%,为上海提供了约40%的生态资源和50%的生态服务功能,并荣获2021年第十届中国花博会举办资格。

多年来的环境变化,年近70岁的新村乡村民黄士英都看在眼里:家附近先是有了崇明第一个农村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点,然后村里又因地制宜引进了低成本的污水处理设备。现在到村里转一圈,很难再找到一处乱堆放的垃圾,空气更清新了,苍蝇蚊子也少多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