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投入超2300亿,“绿水青山”支撑上海持续健康发展( 三 )

有了优厚的生态环境,崇明的发展之路越走越宽,以都市现代绿色农业、生态休闲旅游业、海洋装备制造业等新兴产业为重点的生态产业风生水起。

“以前心里总有个问号,现在换成了感叹号,原来环境好真的可以当饭吃!”绿华农贸公司负责人喜笑颜开,因为他们种植的崇明翠冠梨上市不到两周就已售罄。另外两家“崇明翠冠梨”区域公共品牌授权基地也有类似的“甜蜜烦恼”。

同样喜笑颜开的还有崇明的米农米商。崇明在全区范围内选取了1万亩土地,开展无化肥、无化学农药的“两无化”水稻生产,去年第一批新米上市,种植农户增收数千万元。

在长宁区的美天诸安浜菜市场,每天刚开始营业,就有不少阿婆阿公来抢购崇明种植基地直接配送来的蔬菜。“只要是正宗的崇明本地菜,就比其他产地的好卖!”上海静捷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庭峰坦言,“崇明”两字已经成为上海人心中品质的保证。

正是这种品牌效应,吸引着无数市民在节假日涌入崇明。2018年,崇明区共接待游客635万人次,实现多达13.3亿元的旅游直接收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