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投入超2300亿,“绿水青山”支撑上海持续健康发展( 五 )

历届上海市委、市政府先后提出减少“四个依赖”、坚持“三个导向”发展思路,坚持质量、效益和结构优化导向,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优先导向,坚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导向,加快结构调整、经济转型,逐步减少对重化工业、房地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投资拉动的依赖。

位于上海南端的奉贤,去年的成绩单十分惊艳:规模以上工业产值首次突破1700亿元,同比增长9.7%,增速创2012年以来新高,在上海各区中位列第二。

这份成绩,是长期坚守生态环境底线结出的硕果。奉贤区从2014年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以来,截至今年上半年,共调整关停钢铁、印染、电镀、化工、石材、家具、建材等行业的“三高一低”重点企业247户,腾出土地面积17451亩,降低能耗合计标准煤近30万吨。这些产业结构调整腾出的宝贵空间,成为奉贤区未来发展的策源地。

目前,一大批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等未来产业纷至沓来,奉贤已引入企业95家,消化利用土地面积4209亩,其中72家企业已经投产,亩均产值、亩均税收分别达300万元、35万元。

去年上半年,上海百雀羚日用化学有限公司投入150万元的废水处理设施验收投运,将废水中化学需氧量的浓度从四五百毫克/升削减到300毫克/升。为控制生产废水的排放总量,该公司今年年底前还将对部分洗护产品的生产工艺进行自动化改造,预计可将废水排放量从八九十吨/天减少至五六十吨/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