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内两轮涨价,共享单车都骑不起了!( 六 )

车辆老化和损坏严重、需手动停止计时带来的较差的体验感,再加上共享单车涨价后,失去了作为“最后一公里”交通工具的价格优势——一些用户宁愿走路,也不愿再额外花一笔钱去骑车,还是体验感并不一定好的单车。

运维管理难以降低成本

经过了几年以低价和免单抢占市场的阶段,涨价是共享单车对盈利模式的一种试探。共享单车企业和投资方更理性了,资本蜂拥也开始退潮,共享单车真正到了企业去运营的阶段。

鉴于政策和成本原因,共享单车企业目前已不能无序投放车辆,并且许多城市的共享单车投放总量过剩,求规模似乎不再是明智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市场还是要盈利呢?

“目前的话,企业的盈利比起市场和规模更重要,大家也能看到,摩拜被美团收购的时候亏损比较大,不说盈利,起码是降低投入和成本方面的工作比较大,单车要实现盈利还蛮困难的。”东南大学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顾大松在接受21Tech采访人员的采访时表示。

顾大松认为,共享单车里面也有一个潮汐现象,真正要解决和平衡潮汐现象,运输、人工和车辆成本会很高。涨价能不能带来这种平衡,目前还不确定,共享单车在往这个平衡努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