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釉陶瓷器兴起于汉代繁盛于明清 传统观念使绿釉未能成为重要釉色( 四 )

汉代的陶器上釉这个技术,有一种说法是西域传过来的。凡是釉里含铜,烧出来就呈现绿色;凡是釉里含铁,烧出来就呈现黄色。

汉绿釉讲究“反铅”。一说汉绿釉,就是反铅。汉代的文物距今有两千多年历史,不管是汉绿釉还是汉黄釉,在地下长时间的埋藏,使它泛着一种银色的、像云母一样的光泽,行话叫反铅。现在大部分人收藏汉绿釉,都以反铅为鉴定依据。一看反铅了,就觉得这个东西是真的;一看不反铅,就觉得有点儿二乎。其实反不反铅,与它的真伪没有必然的关系,反而很多不反铅的陶器都是真的。

汉绿釉直接影响唐三彩

马未都认为,汉绿釉的出现,影响到中国陶器中最重要的一支——唐三彩。大部分人会误认为唐三彩是瓷器,但它跟瓷器无关,它就是一件典型的釉陶。唐、宋(辽、金)时期的绿釉,是绿釉的发展阶段,也可以说是一个过渡的阶段。

据资料显示,虽然说在唐三彩器物中单独以绿釉为装饰的器物较少,但在多种釉彩中,绿釉所占的比例还是很大的,而且是其中使用频率和数量较多的颜色。绿釉在唐三彩中的表现方式有两种:其一是与其他釉色混合使用,以最常见的色彩交融方式体现出斑斓绚丽的效果,这也是使用最多的方式;其二是绿釉单独使用,这更多地体现在俑的塑造上,或以绿釉装饰陶马、骆驼的鞍鞯,或以绿釉表现人俑的衣着,或某个局部。在整件作品中绿釉是其中的一部分色彩,并不与其他色彩相混融,与其他色彩相对独立,且施用的面积也相对较大。同时,也有少量单独以绿釉为装饰的器物和人俑,在施釉的效果上体现出了时代的风格。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