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釉陶瓷器兴起于汉代繁盛于明清 传统观念使绿釉未能成为重要釉色( 六 )

但为何绿釉在古代陶瓷中始终未能成为重要而普遍的釉色,更没有在颜色中占据主导地位?绿色,在古人看来不是一种纯粹的颜色,而被认为是间色。《广韵》中说到,“绿,青黄色”。这样一种间色,并没有得到古人的重视。吴东平在《色彩与中国人的生活》一书中介绍,因古人将绿色列入间色,绿便有了卑微的文化意义:汉代常以绿帻为贱者之服饰;唐代亦有所沿用,按唐制,六、七品低级官更穿绿衣;元、明两代规定娼妓及乐人家的男子,裹青碧头巾。也许就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在早期的陶瓷器物中,绿釉器物还是少数,即便是在汉代大量生产的绿釉陶器也多为明器来使用。

(本文部分内容参考马未都《中国陶器》,龙霄飞《古陶瓷色彩之旅——绿釉》,王泽庆《汉代陶塑绿釉百戏楼模型》,张光忠《襄阳出土汉绿釉陶楼》)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