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印良品的「中国式」崛起与危局( 四 )

就算放到现在,奢侈品在国内外的价格存在很大差距,也有关税的原因。定价高这件事,在最初,并没有问题。

真正的问题在于,一个在日本境内满大街的平民品牌,怎么到了中国就变成高大上的「文青专属」和「中产阶级标配」?当品牌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发生未知的、难以控制的改变时,消费者在接受品牌信息时,出现了如此重大的认知差异,会不会给品牌造成隐患?

结果很明显。

当消费者知道无印良品在日本的价格和品牌定位时,有种被「欺骗」的感觉。这种负面感受使其对品牌产生了抵触和厌弃,丧失了品牌信任感。

这是无印良品忽视的第一次信号预警。

当品牌信息产生重大偏差时,品牌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传播策略上没有任何调整。

作为一个外来品牌进入中国,侥幸地收割了一批文青受众和中产阶级,又侥幸地让市场和消费者接受了高价,但从没有清楚认识到,这是品牌在中国这个特殊市场的特定时期内,被推上神坛、成为流行的运气,而不完全是品牌本身的实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