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印良品的中国式崛起与溃败(12)

整体而言,无印良品对中国市场的态度还是有些倨傲了。他们赶着早班车来到这片土地,淘了第一桶金并发家致富,但是并没有想好好在这片土地精耕细作。

他们在中国门店里贩卖的产品,很多是东京的设计师坐在家里想象的中国人的需求。尺寸和适用性于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根本不匹配。

一条适合中国床铺的床单尺寸,花了整整14年,才调整过来。大大小小的收纳框格摆满了货架,但根本不知道中国的收纳文化,并没有日本那么极致。直到去年9月,无印良品才在中国成立了一家开发事务所,来研究国内的流行文化和生活方式。

那么多品牌进入中国,都知道本土化的重要性,无印良品偏偏不重视。

不重视的背后,还有不了解。

事实上,以原研哉为代表的设计师们,一直强调无印良品的‘空’和‘白’,这种简约自然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日本的禅宗思想,比如笔记本的封皮要用木色,来体现纸张‘取材于木’,内页的纹理要让消费者感受到树木的纤维,纸张的味道要能让人联想到森林和泥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