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画中 活在边缘( 四 )

“人生活在一层层的网中,因此很多人不愿表达,他们真正的生活没被看见。”刘声认为,这些小人物才是中国的大部分,他们背后的问题复杂又普遍,“有时代共性,有大把机会,也有对改变命运的期待。”

画下这些作品时,刘声的耳畔常常伴着打桩又拆掉的“咚咚声”。2016年,他搬来西三村,画室是个种着两棵树的小院子,被一幢拆迁楼堵着。

这是广州番禺区的南浦岛西北角,一条高速公路横穿过去,把村子割成两部分。拆了建、建了拆的乡村在这头,另一边曾经的江边耕地已经成为整个半岛最贵的高档小区,人流熙熙攘攘。

在夜晚,车辆在变动的光线里飞速穿梭,远处的“广州圆”时隐时现,闪着“欢迎投资”的字样。刘声举起手机,常常能拍到四五种元素同框的画面。

在西三村走上一圈,绕不开破败的房屋,木头和碎石块乱七八糟地堆在路两旁。几乎每过两三个月,都会冒出一座新楼,建筑物时刻在新建,也有可能会烂尾。

新开发的楼盘和高速公路逐渐取代了传统农田,宅基地成了村民依赖的重心——他们不断盖房子,然后再出租,把一楼给别人做仓库,楼上就打上隔断专供外来打工者居住。周边村子“淘汰掉”的服装小作坊一股脑儿搬来,一个月里,房子全部被租光,租金还一下涨了2~3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