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社融结构优化, 央行将继续发挥结构性工具的引导作用( 四 )

从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来看:7月31日,美联储降息,中国央行“以我为主”并未跟随,市场降息预期落空;8月12日,央行开展逆回购,政策利率与上次持平,市场降息预期再次落空。

关于汇率,报告指出,接下来,要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弹性,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在汇率更好地发挥自动稳定器作用之后,实际上降低了货币政策全面宽松逆周期调节的必要性。同时,央行指出,必要时加强宏观审慎管理,稳定市场预期,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因此央行没有让人民币趋势性贬值的意图,保持汇率基本稳定也对货币宽松构成制约。

报告用专栏的形式强调了“稳妥化解中小银行局部性、结构性流动性风险”。其中指出,要理性看待同业环境变化。过去一段时间,由于部分市场主体忽视风险,过度发展同业业务,导致金融体系内部风险不断累积,压力持续增大。央行要求,各类金融机构要减少对同业业务的过度依赖,不能再走同业过度扩张和忽视风险管理的老路,做好自身流动性管理工作。

什么是“同业过度扩张和忽视风险管理的老路”?我们认为,指的是2014-2016年的所有金融机构全面加杠杆,主动负债导致“资产荒”,依赖货币市场资金进行同业空转和债券投资,市场一致性“加杠杆、加久期、降资质”,忽视投资的风险,而只追求收益。“不走老路”表明,央行将继续防范金融体系依赖同业加杠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主要靠有针对性地创新完善货币政策工具和机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