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br> 大规模充电桩跑马圈地已成过去时,什么才是硬指标( 七 )

在2017年,容一还获得了深圳市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它还与深圳奥特迅电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成立了“智能共享型电动汽车大功率充电设备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的合作项目。

但项目还没结束,容一就因为持续亏损导致公司无法继续经营,被迫于2018年7月解散。

新进入者的机会

不过,尽管市场盈利前景不明,这两年仍然有新的充电桩公司陆续进入。

沈明之前在一家大型充电桩运营公司工作,现在刚刚组建了新的公司。

对于充电桩企业盈利困难的说法,他认为“实际上是一个误区”,“因为我们能够看到的都是比较大的,而且做得比较早的这些运营商,但还有很多没有统计进来的小的企业,它有可能是盈利情况很好的”。

他解释说,因为充电站是否盈利跟建多少站多大的规模没有关系,并没有所谓的规模效益,而是跟建加油站一样,是按单站来算的。

“现在陆陆续续有新的企业进来,有大有小。像广州、深圳、厦门、太原这些城市,因为网约车上得非常快,很多私人老板有点钱就建一下,建一个站可能就几百万,充电费可能两年就收回来了。” 沈明告诉汽车商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