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br> 大规模充电桩跑马圈地已成过去时,什么才是硬指标( 八 )

在他看来,早期这些大的桩企自己投资建站存在几个问题。

第一是都建了运营平台,养固定的团队就要花钱。第二是早期建的站,设备陈旧了,而且选点可能不合理,会导致利用率上不去。大的充电桩企业,如果单拿出某些站点来看利用率可能很好看,但有些非常差的甚至零使用率的充电桩拖累了公司整体的盈利能力。

而早期进入这个行业的大公司面临的问题,晚进入的公司都会尽力回避。

早期建桩是跑马圈地,本来就是赔本赚吆喝的事,但现在新入行的企业不能不考虑盈利问题。

沈明表示:“就单个充电站来算,不管是哪个公司,从去年开始,我们有基本上一致的考核指标,就是固定资产投资部分回报期不能超过三年,比如说投资充电站200万元,这个钱应该在三年之内就收回来,平均一年收回七八十万元。”

而且新进来的企业往往不是建设运营商,而是互联网企业风格,不会大规模投入建桩,而是以用户运营为主。

相比2014年进入的桩企,现在整个充电桩行业的市场环境已经发生显著变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