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结束“鱿小鱼”ID仍营业,“人设”营销或成影视IP新方向?( 四 )

当然,无论是粉丝、评论留言还是点赞说都不是官方或剧组人为制造的数据,每一个账号评论背后均饱含着剧粉的真情实感。也正是这种前期对角色人设的精心策划、播出期间对影视世界和现实世界的用心勾连、半真半假的破次元互动、观众和粉丝的配合“表演”,让该剧在满足受众群里参与欲望的同时,以“人格化”讨巧地击中人心,促成了社交媒体时代的全民参与。

究竟什么是人设与IP人格化?

如果要给这几年的娱乐圈、网红市场、影视圈以及各种文化娱乐场域评选一个年度热词,“人设”一词必定榜上有名。

所谓的人设,最初见于日本动漫,指那些活跃在纸笔之间的二次元动漫角色的人物设定。如今,随着全民娱乐化趋势,无论在小说、电影、电视剧,还是游戏等场景中都会出现人设设置行为,其也常被用于“打造”明星、演员、网络红人,甚至于地方建筑、城市等也加入了人设化、人格化大军。本就具有传播优势的影视剧IP自然不会错过。

影视IP:从精品与差异化走向人设与人格化

放置在传播学以及社会学范畴中,人设这件事,背后其实就是大众的认同感以及同理心。而人格化与人设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国内有故宫,国外有熊本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