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结束“鱿小鱼”ID仍营业,“人设”营销或成影视IP新方向?( 六 )

稀松平常地去参加综艺节目、和大众一起参与竞赛活动,偶尔摔倒、蹦极、骑小摩托、偷摸漂亮小姐姐、吃火锅时感到兴奋、和柴犬逛公园逛到累、会佯装生气打人、签名合照来者不拒……“人格化”且完全“拟人化”的“熊本熊”不仅给熊本县带来了大量的关注度,也带来每年约58亿元人民币的营收。

可见,任何事物或概念,一旦可视化、实体化,与现实世界的接触,便能获得大众以及消费者的情绪共鸣与满足。

在一切皆可有人设,皆具人格化可能性的当下,影视IP自然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互联网+”的持续推进和消费升级,让用户和消费者拥有了对多元化的创意内容的独特见解,他们能快速接受一切新事物,并享受其中。

其实,《亲爱的,热爱的》并非首个如此以角色“人设落地”来创新宣发与互动,为IP增添“人格化”的剧集。早在《欢乐颂》热播时,网友便曾在天涯社区扒出剧中他人为陷害安迪而发布的《海归美女甘当无耻小三》一帖,且剧中人物也在现实生活中拥有各自的微博账号,其中最抢眼的莫过于话题度和争议性双高的樊胜美一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