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利率真的会鼓励消费?研究称中国可能恰恰相反( 四 )

利率对储蓄可以发挥两种作用,一种是替代效应,即利率越低,消费水平越高,导致储蓄率更低;另一种是收入效应,即利率越低,预期储蓄水平就越高,因为来自投资的低回报率需要通过更高的储蓄率来弥补。因此,对一个经济体而言,利率对储蓄的最终结果取决于两种效应的博弈。若最终效应最正,即替代效应超过了收入效应,那么利率越高,人们就越愿意储蓄;反之,如果效应为负,利率越高,人们就越不愿意储蓄。

作者通过对单个经济体以及特定地区经济体组合进行对比,发现了观察期间利率对储蓄发挥负面效应的多个证据,其效应大小,取决于经济体所面临的独特环境。

整体来看,几乎所有单个经济体或者某个经济体组合,都在2009年经历了储蓄率的不连续攀升(discrete rise),然后又在样本期的最后五年开始缓慢下降;而在1990年代末到2000年代中期,许多国家的实际利率都出现了持续性下滑。

但对整体样本、新兴经济体和工业化经济体而言,两个阶段利率对储蓄的效应不同。其中,新兴经济体在整个样本观察期间,该效应都是显著负面,即收入效应超过了替代效应,更低的利率更容易促使人们储蓄;而在工业化经济体,1995年 -1999年间该效应为显著负面,但在样本观察期的最后五年,该效应变成了正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