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贷款实际利率还能怎么降?( 四 )

事实上,我国贷款定价早已实现充分市场化,除个别品种有特定监管(比如小微、按揭)之外,大部分企业的贷款定价其实是由银行和企业自由议价,完全市场化形成的。基准利率现在还在公布,主要是起到引导作用,而不是用来严格管制贷款定价。

那么,银行会按照一定的定价方式实施定价,比较容易理解的一种方法即成本加成法,即:

贷款定价=资金成本+业务成本+风险溢价+合理利润

当然,现实中算法会更精细复杂,我们此处仅用于说明其原理。

按上述模式形成定价后,还要拿到市场上去拼杀,最后定于多少,还要取决于银行在企业面前的议价地位,以及企业是否对银行有其他贡献(如果有的话,贷款定价可以让步,比如该企业为银行创造大量的中间业务收入)。

按此模型,决定贷款定价的,主要有四项,我们称之为四大成本:资金成本、业务成本、风险成本(风险溢价)、资本成本(合理利润)。

其中,资金成本由银行的负债成本决定,业务成本、合理利润则基本上较为刚性,剩下的就是风险溢价,成为了问题的关键。如果企业经营风险低,那么银行所要求的风险溢价就低,定价就会下行。也就是说,越好的企业客户,贷款定价越低,这不言自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