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的自律和守法意识值得点赞!施行一个多月以来,上海垃圾分类渐入佳境( 九 )

除了较真,市民还自创各种趣味方式来“包装”垃圾分类,让它变得时髦通俗。

“垃圾分类是学问,虽然我没你们嫩,但也不想老被问……”上个月,退休阿姨陈淑琴在小区里火了,因为她为垃圾分类写了一首说唱歌曲,别人一听就“拎得清”。陈淑琴说,她观察过小区里的年轻人,发现大部分都愿意参与垃圾分类,问题是有时候“拎不清”,所以要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宣传,“好玩”才能听得进。

市民的自律和守法意识值得点赞!施行一个多月以来,上海垃圾分类渐入佳境

和活泼的上海阿姨相比,上海的爷叔们则相对内敛,但在垃圾分类上也毫不含糊。

“老爷叔”严幼馨听到妻子抱怨扔湿垃圾要破袋,用喝完的矿泉水桶自制了一款手持式湿垃圾桶,成了网红爆款。

“崇明工匠”蔡宏波发明了“语音智能垃圾分类系统”,安装在垃圾桶内,居民直接提问,就能得到怎么分类的答案。这套系统还听得懂崇明话,对着它说“芦稷”,它就会告诉你“芦稷皮是干垃圾,芦稷渣是湿垃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