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州越王楼 盛世大唐的余韵( 二 )

绵州越王楼 盛世大唐的余韵

李调元。

□王志强

越王楼位于绵阳市涪江东岸、龟山之巅,始建于唐高宗显庆年间,因唐太宗第八子越王李贞刺绵州而兴。今之越王楼为绵阳市人民政府历时十年重建,2013年正式开放。

历史上最早的越王楼是唐代的建筑,惜早已“灰飞湮灭”。明代有人这样评价越王楼:“越王楼之名,几与井干、丽谯争胜,猗与盛矣!”“井干”“丽谯”都是汉以前的天下名楼,后人常用这两座名楼相提并论,足见其影响之大。加之此楼又是唐太宗的第八个儿子李贞任绵州刺史时亲自监造,所以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讴歌它为天下“唐家帝子楼”。楼因人名而出名,人也因楼名而传世。

客居绵州杜甫写下《越王楼歌》

越王楼,其实是李贞任绵州刺史时的府衙,楼名是在他死后才因其爵位的封诰而得名为“越王楼”的。为了显示其皇家身份,李贞到绵州后,大兴土木,建造了当时就名扬天下的高楼大厦——绵州州衙。身为皇亲国戚,再加上他那因反武则天失败而服毒自杀的悲剧性结局,因此这些尽奢豪侈的“大手笔”似乎也能为时人理解和宽容了。总之,“越王楼”留给了后世,成了绵州历代的宝贵文化遗产,也成了今天我们绵阳人民的一大骄傲:早在唐代我们这里就出现了天下第一楼,而且引来了不少文人学士的歌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