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州越王楼 盛世大唐的余韵( 六 )

越王楼在明代曾重建过一次,但其规模和布局远不如唐代。今查明天启《成都府志》,内有李正芳撰写的《越王楼记》一文,记载了重建越王楼的概况。其时唐代越王楼已不复存,仅存越王台了:“绵有越王台,去城北仅里许。”作者只有凭想象,勾绘唐代越王楼:“维时层甍复磴,曲槛回廊;不蜃而阁,不虹而桥”。而对明代重修越王楼的情况作了详细交待:当时绵州太守李上林其人,“既出廉俸以置台址,而又庀美材而复楼观”。但远不及前楼:“前祗园,后精舍;左护法,右传灯。东为‘拥翠亭’,则长松千株为之幕;西为‘净练堂’,则澄波千里为之襟。近又增一阁曰‘清明’,一楼曰‘天籁’。”从这段记载我们可以了解到,明代的越王楼址,已不再是气势恢弘的高楼大厦了,而只是利用了唐代越王楼的遗址,培植和修建了佛堂、花园、松林、房屋、亭阁。在这座园林中,“雅宜春,春有竹州花坞;雅宜夏,夏有月窦云窗。户外秋声,籍灵籁于篁韵;筵前冬赏,寄逸兴于雪涛”。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均可以在此休闲、娱乐。“可以樵香桂迎其斧,可以渔锦鳞赴其纶;可以觞,可以咏。盖江流供其斟酌,而山灵供其推敲”。由此可见,明代的越王楼址,早已改作凭吊怀古、饮酒作诗、赏月观花的游乐场所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