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村的消逝:世界主义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四 )

地球村的消逝:世界主义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第欧根尼与狗

玩世不恭也好,犬儒主义也罢,“否定性”的世界主义是很难有众多追随者的。多数人也许天然地厌恶思考和怀疑,既没法接受“苏格拉底式”的、怀疑的、拷问性的人生,也没法接受“第欧更尼式”的、愤世嫉俗的、不臣服任何地方性的人生。确定性一直以来备受推崇,人们倾向于相信有个“地方”或有个“神”——城邦、家乡、国家、上帝、君主、长者——告诉自己什么是对的、什么可以做。

古希腊罗马哲学的百家齐放在中世纪的欧洲变成了一家独鸣,世界主义也从古希腊“否定性”的世界主义变成了“肯定性”的世界主义。基督教世界里有两个城市——“上帝之城”和“世俗之城”:“世俗之城”的人遵循着世俗的规则和习俗,而“上帝之城”的人践行着上帝的教诲。“上帝之城”不仅是整个世界的,而且是整个宇宙的。

这个“肯定性”的基督教世界主义充满了理论困境。一个奉行基督教教义的世界主义的确为信奉者们提供了更肯定的价值导向和行为准则,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个悖论——加了某种特定价值观的“世界主义”还是世界主义吗?那不信仰基督教的人们怎么办呢?当代世界或许仍有基督教神学家在试图证明只有基督教才是普世的,但这无论是从现实还是学理层面都很难令人信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