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村的消逝:世界主义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六 )

撇开可实践性和经济基础,世界主义作为一种纯价值取向——不为任何地方和国家负责,而为整个世界和人类负责——真的是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吗?又言之,一个人的国家归属感和国家责任真的是在道德上优先于一个人的世界归属感和世界责任吗?

地球村的消逝:世界主义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关于世界主义的漫画

对于第一个问题,对于一个思想起源的问题来说,决定论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是无法被证明的,“思想/主义”诚然具有物质性和实践性,但“百家的思想”没法被“百种的阶级”所决定。举一个在当代欧美(以及中国学术界)流行的学术人物思想为例,当福柯用“治理术”这个概念来反思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治理模式和生活方式时——人们通过“自由”的消费完成了“自我规训”和“自我治理”——他对后工业社会的资本主义的反思,很难说是被他“大学老师/学者身份”下的“小资产阶级/中产阶级”经济基础所决定的。

后一个问题属于道德哲学范畴,很多哲学流派对此争论数千年但仍没有答案。萨特在“一个法国士兵是该为法国而战,还是该留在家照顾母亲?”这个问题上持一个经典的存在主义立场——一个人做了什么道德选择,他就活成了那样一个人。当熊培云在他的“思想国”文章篇首便做出“我的世界时间在中国,我的中国时间在内地”这样的论断时,他没有提醒读者的是,他的这一论断并不具备道德哲学意义上的不证自明乃至超验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