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政务:开启智慧治理新征程( 二 )

“人工智能+政务”推动经济运行更平稳安全 。 人工智能技术有助于提高政府对行业性、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因素的甄别、感知能力以及在风险发生时的分析、预测、预警能力 。 一是人工智能有利于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 扮演了政府职能越位和市场失灵纠错人的角色 。 人工智能具有资源共享和溢出效应 , 使得各类资源充分共享 , 市场主体实际需求把握更加准确 , 市场要素自由流动配置更趋合理 , 产业协作水平明显提升 , 产供销一体化格局逐渐显现 , 政府和市场各就其位 , 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持续增强 。 二是人工智能为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风险保驾护航 。 由“事后诸葛”决策模式向“事先预测”决策模式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 当前 , 人工智能技术和人工智能产业异军突起 , “弯道超车”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 这也为“黑天鹅”“灰犀牛”等潜在经济风险研判提供了新的思路 。 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 , 将重大风险事件数字化、模型化 , 通过多源异构大数据耦合汇聚碰撞 , 挖掘出重大风险事件发展的潜在趋势和一般规律 , 增强分析研判重大风险事件 , 特别是对小概率重大风险事件所应具备的见微知著的敏锐性、居安思危的前瞻性、明察秋毫的预见性和防患未然的主动性 , 确保将重大经济风险发现和化解在萌芽状态 。 三是借助人工智能建立经济运行知识库 , 对各类海量经济风险事件案例进行耦合分类和深度挖掘 , 实现各类经济风险信息的整合、碰撞和匹配 , 提升风险事件研判的智慧化和精准性水平 。 这就为政府提供了防范经济风险的先手以及应对化解经济风险挑战的高招 , 实现了防范化解风险从“粗放型”向“精细化”的转型跨越 , 有助于走出风险事件决策盲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