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孔半月形石刀 见证安宁河谷的富饶( 六 )

早期的民族学调查发现,在上世纪20年代,河北北部在收割高粱等谷物的时候就使用着双孔半月形和长方形铁刀。根据力学原理和民族学资料分析,他们在石刀钻孔的地方系绳或者直接套在手指上,刀刃贴在直立的穗茎上,拇指按住穗茎用力压切来割断谷物穗茎,这种方法又被称为“摘穗”。这种收割方式的特点都是一株一株收割,并且只割取谷穗。收割对象主要为粟、黍、稻等多种谷物。在一些使用时间较长的石刀上常常能见到刀刃中部磨损严重,有深凹陷的情况。现在看来或许是低效率,然而当时为什么会采用这种收获方式呢?这应该与农业技术水平相关。早期农业对种植的品种的选择性较差,作物的成熟期也不一致。一株一株地摘穗,就能够根据谷物成熟的先后进行收获,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等待谷物成熟后再收获回来。

三微痕研究 摘取谷穗与刮削动物肉

在开展民族学调查的同时,学者们从石刀的形态入手,对其进行分类并对其用途进行推定,大都认为石刀是一种收割工具。然而对于石刀的具体使用则作了各种推测。有的认为石刀像是一种刮刀,与制骨业有密切的关系。也有人说石刀应属于一器多用,还可以用于日常生活的事件,如刮皮、砍骨、切肉、割草、制陶等等,也有通过外形特点分析石刀中直刃的是农具,也可兼作切割用,凹刃的是专作农具用,凸刃的则作切割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