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制缘何难破骚扰电话( 三 )

张彦也想过用手机中的屏蔽陌生号码功能制止骚扰,但由于工作的原因无法彻底启用;后来又向手机运营商进行举报,但骚扰电话还是不断。

张彦的遭遇并非孤例,最近在新华社等多家媒体报道中,频现培训机构、金融机构和地产中介等源头企业涉嫌利用个人号码拨打骚扰电话的事件。

“在频繁的骚扰电话和短信中,不少电信诈骗犯罪暗藏其中。”资深通信专家项立刚向法治周末采访人员介绍,“尤其是2016年,徐玉玉因电话诈骗不幸离世的事件引起了相关部门对电话诈骗的高度重视。”

中国互联网协会12321举报中心发布报告显示,2018年6月份,12321举报中心收到的举报短信2.3万件次中,内容涉嫌欺诈的占比91.4%,非法经营活动占比6.2%,违法出售票据、证件占比1.8%。收到的举报涉嫌骚扰电话4.5万件次中,贷款理财类、违规催收类和房产中介类的举报信息居前三位,占比分别为20.8%、18.5%和11.2%。

另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相关报告,2016年,中国网民因垃圾短信、诈骗信息、个人信息泄露等造成的经济损失估算达915亿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