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华为被误读的野心( 二 )

DOS之后,微软又做了一个极有创造力的市场手段,直接将微软推上了垄断的宝座——那就是叱咤风云的Wintel联盟。

从1980年代中后期开始,CPU性能快速上升,而成本快速下降,市面上需要更成熟的操作系统,但是Unix和BSD忙于打官司,都没有去做移植操作系统这件事。

这段时间,诞生了两个很重要的操作系统。微软借鉴苹果推出了Windows,抓牢了个人电脑市场。同时芬兰大学生Linus Torvalds,自己写了一个能在386上运行的系统,并根据自己的名字取了个名字叫Linux,同时提供源代码供人下载,成为开源操作系统中最成功的一个,现在全世界超过一半的网络服务器都在使用这个系统,大多数手机也是基于其核心。

从那时起,操作系统就在微软的授权模式和Linux的开源模式中争夺和纠结,当然多数时候还是微软占上风,有钱投入使得Windows的维护性更好。而在开发人员口中,Linux口碑更好,直到像Intel这样的大厂给Linux贡献代码以及Redhat的商业化,才让Linux整体水准得到大幅提高。

微软很快发现,软件和硬件的分离尤其是IBM采用的兼容方式,各种自有标准琳琅满目,兼容不过来,同时市面上也需要有一个类似市场标准的东西降低PC使用门槛,来推动PC行业发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