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华为被误读的野心( 五 )

华为在做操作系统之前,自己生产电信设备,自己写操作系统或者控制软件,面对的只是对手或者客户,但是一旦要做操作系统生态,就成了规则制定者,需要管理一个巨大松散的利益团体,并带领他们能获得胜利,简单地说就是挣钱。

这意味着玩法完全不同了。

华为由单打独斗升级成联盟的“掌门人”,作为“掌门人”首先要制定规则,规定大家的玩法和各参与者的地位,并解决利益分配问题。

所以在鸿蒙发布之后,华为没有着急去公开代码,而是去寻找建立生态的契机,并宣布成立基金,说服开发人员加入华为还没有影子的生态中来。据称这笔费用高达10亿美元,其实未来这笔钱还将更多,10亿美元仅是开胃菜而已。

相应的,有人拿微软的Windows Phone和黑莓的QNX以及LG的WebOS作为对比,认为鸿蒙不过是重新发明轮子。

是不是重新发明轮子要看华为是如何来设计鸿蒙,其设计目的是什么,是如何来应对世界的变化的。如果没有高屋建瓴的思路,鸿蒙的下场或许跟它们一样,但我们要看到不同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