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华为被误读的野心( 七 )

苹果也在移动设备开发环节上进行了简化,优化代码,并从iOS中分化iPad OS、WatchOS等,不难怀疑,苹果还会在车机上下功夫,CarPlay不是它在汽车领域的最终形态。

与它们相比,鸿蒙更激进一些,在IoT时代可能更受欢迎。

所谓变革之时,必生妖孽。鸿蒙的确很“妖”。比如提供软总线理念,把网络当成虚拟的软总线,破除了跨平台硬件访问的协议壁垒,提高了效率。在EMUI 10的演示中,展示了华为手机与大疆飞机上的摄像头联动的画面。

同时基于固定时延概念,提高了操作系统响应能力,在未来的智能驾驶和AR/VR/MR应用中会很有优势。鸿蒙实际上把硬件虚拟化了,让不同体系架构的互通互联变得容易,响应上又要比以前基于网络协议的快,前景可观。

可以认为,鸿蒙是华为应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集大成者,从顶层设计就去迎合这种全景网络化的大潮。与Windows Phone、LG WebOS、黑莓QNX完全不同,鸿蒙场景布局要大得多,部署弹性也强很多。

至于有人怀疑,像微软拥有如此多资源,强推的一些操作系统依然不成功,华为能有多少胜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