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拦截下沉市场,阿里巴巴重新“拾起”聚划算( 四 )

这是阿里早期的引流手段。阿里走过了淘宝至天猫的品牌升级,聚划算作为营销工具,在前期的导流后一度“功成身退”。

2016年前后,阿里巴巴体系内,“聚划算”曾是与天猫、淘宝并列的阿里巴巴“三架马车”之一。后来,这三个品牌定位逐渐明确,淘宝是“万能的淘宝”;天猫被作为品牌升级的主力,“理想生活上天猫”,都能卡中消费升级的趋势。唯独聚划算,作为一个营销品牌,逐渐被集团边缘化了。

聚划算在集团内失势的同时,拼多多背靠腾讯,有微信的流量加成,开始了激进的营销策略:通过微信群砍价、邀请亲友进行裂变,商品打着“0元”、“免运费”的标签,即使质量受到诟病,依靠这种用户裂变,拼多多快速圈地,获得了初期的流量和用户基础。

圈地之后,拼多多转为靠广告营销、综艺冠名的手段打响知名度,并在供应链端、工厂合作方面加大投入宣传,维持高营销、高补贴的运营投入,做到了今天的7000亿GMV和4.8亿用户的体量。

危机与对策

随着规模效应的提升,在本季度,拼多多的获客成本达到历史最低。也就是说,在上个季度拼多多需要花287元才能带来一个新增用户;在这一季度,这一成本降到了80.3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