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文相伴 给假期生活加点“料”( 四 )

今年7月,罗马尼亚女孩崔西娅随罗马尼亚锡比乌大学孔子学院到中国参加为期两周的中东欧国家孔子学院夏令营。在她参加夏令营的两周时间里,到了北京、上海,游览了长城、故宫等名胜古迹,也学习了中国风俗礼仪及汉字演变等课程。

这些夏令营活动中,她觉得最有意思的是国画课。“我在国画课上用毛笔蘸着颜料在纸上画了几个大石榴。虽然我不太会用毛笔,但还是觉得中国画很有意思。”夏令营接近尾声时,崔西娅走上讲台,分享了自己对于中国的感受。“我非常高兴有机会近距离体验有关中国的一切,也很喜欢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他们很认真努力地工作,同时也非常懂得享受生活。”崔西娅说。

谈起3年前学中文的初衷,崔西娅坦言是因为觉得中文有趣。“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中文和罗马尼亚语有明显的差异。中文读音有时候听起来像绕口令,但表达的是独特的含义。”

崔西娅开始接触中国文化,得追溯到她读小学时。“小时候,我从电视上播放的动画片《花木兰》里看到古代中国人穿的服装,很是喜欢。后来我又看了一些由成龙主演的电影,因为成龙精湛的演技和他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就对中国这个神奇的国度更加好奇了。”于是崔西娅开始在互联网上搜寻各种有关中国的信息,她发现中国在不少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当时,她暗暗下定决心——总有一天要到中国学习和生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