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生产 这样种地有赚头(田间追踪高质量·组织方式之变)( 九 )

“田间麦子到筷子,三产融合好路子。收了麦子存厂子,行情好时结票子。”这是时下在南和县粮农中流行的一段顺口溜。为农民提供如此“甜头”的,是当地的“吃粮”大户金沙河集团,这个全国最大的挂面生产企业,每天让1.1万吨小麦变成挂面,身价翻番。

这中间的利润,越来越多的农民也参与进来分享。

“企业追求经济价值,也要追求社会价值,和农民、村集体结成利益共同体,才能更好发展。”魏海金深知这个道理,在粮源基地建设方面,公司积极推行“企业+村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股权联盟合作模式——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入股,职业农民以劳动力和技术入股,合作社组织生产经营,企业负责粮食收购、加工、销售,利润按比例分成。其中,村“两委”每年获得每亩50元的协调服务费。目前,金沙河集团带动30个村6700多农户,每年户均增收2万元左右。

“我家6亩地入股企业后,不仅拿到流转费,还有二次分红,2017年每亩分了70元。”武庄村村民武计成满意地说,流转费定的是“双500”标准,每亩每年两季各500斤小麦加500斤玉米的售价,跟自己种收入差不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