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生产 这样种地有赚头(田间追踪高质量·组织方式之变)( 六 )

在邢台,除了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还有互助服务。

隆尧县莲子镇镇会瑞家庭农场主沈会彬,也是县里的家庭农场协会会长。“以前,像我这样的家庭农场都会自己购置农机设备,但使用率低。”沈会彬告诉采访人员,今年协会成立了托管服务中心,除了给农户提供托管服务,还在会员之间提供互助服务。

“自动巡航无人机,一架要9万多元,有了互助服务,就没必要每家都买了。而且,你帮我打药,我帮你机播,大家都划算。”祥农农业合作社理事长武军祥说。

怎么卖?

畅通渠道打响品牌,农产品卖得更好更远

“看着好好的西红柿,一斤只卖2毛钱,心痛,却找不到好办法。”回忆早些年的卖难,南和县郝桥镇万客来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程学哲动情地说,销售是合作社的短板,很长一段时间,社员种的绿色蔬菜卖不上好价。

“最近,合作社的普通西红柿一斤卖4元,五彩番茄更是18元一斤。”程学哲高兴地告诉采访人员,“变化源自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两年,合作社引入近心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销售,注册商标,打出品牌,开拓渠道,卖难问题迎刃而解。公司法人魏如华介绍,公司收购合作社的蔬菜,价格普遍比市价高20%。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