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青瓷走向世界的故事(文明之声)( 二 )

无锡鸿山遗址的越国大型贵族墓出土了大量青瓷礼器和乐器,乐器既包括来自中原文化系统的甬钟、镈钟和编磬,还有来自吴越文化系统的錞于、振铎、三足缶、悬铃等。最重要的是,它们都是原始青瓷。此次展览特意从南京博物院借展了鸿山老虎墩出土的青瓷磬,以说明青瓷在中国的悠久历史。

从北宋晚期开始,以浙江省龙泉县金村和大窑两处窑场为中心,加上龙泉周边各县窑场烧造的精美的青灰色、梅子青、粉青和翠青、豆青等色泽的青釉瓷器就是我们所说的龙泉窑瓷器或龙泉青瓷。由于龙泉县在当时隶属处州,所以在宋元明的文献中也称龙泉青瓷为“处器”或“处青器”,明代晚期以后开始称为龙泉窑或龙泉窑瓷器。

从南宋到明代早期,是龙泉青瓷的生产盛世。考古资料证实,龙泉窑青瓷在全国各地拥有广泛市场,不同类型的龙泉窑青瓷受到宫廷、贵族和市民等各阶层认可。

近年来,从南宋临安城、元代喀拉和林、大都城、明代南京与北京等都城遗址到其它市镇乡村遗址都有大量龙泉青瓷出土。从南宋时期形成的粉青、梅子青龙泉瓷到随着生活习惯变化而出现的青釉海棠盏、鱼形砚滴、省油灯等世俗化器物,包括从梅瓶、玉壶春瓶向执壶的变化,都反映出龙泉青瓷的技术与审美趣味之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