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青瓷走向世界的故事(文明之声)( 三 )

龙泉青瓷为何能在三四百年间不断烧造出精美瓷器,并长期作为当时青瓷生产水准的代表?从北宋末到明代早期,龙泉窑一直是宫廷用瓷器的最主要供应地之一,需要根据宫廷颁布的标准烧造宫廷用瓷和国家祭礼用瓷器。龙泉青瓷窑场生产制度和管理模式与后来的景德镇御器厂一样,在宫廷的要求和技术支持下,对产品质量要求很高,在烧造过程中因造型不周正、釉色发色不好或稍微粘有窑灰、出现窑裂等,都要集中打碎排埋,因此保证了御窑产品技术的不断创新与提高,体现出国家投入和支持在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天下谁人不识“君”

南宋至元代,是继唐代后又一个海上贸易繁盛期,龙泉青瓷大量外销。元代疆域的扩大更使外销区域扩展。近些年我们在福建泉州、浙江宁波、山东胶州板桥镇宋金元港口和榷场遗址、江苏太仓樊泾村等港口遗址以及南海一号沉船、碗礁一号沉船、菏泽运河沉船等都发现了大量龙泉青瓷,基本可以构建龙泉青瓷行销世界的线路、运输和贮藏方式。

从元人记载看,元朝惊诧于南宋的富庶,在查阅内府档案后发现对外输出瓷器、铁锅和摩合罗等产品所得巨额收入,是南宋经济的重要支撑之一,因而沿袭并支持对外贸易。龙泉青瓷在海外遗址的大量发现,证明了文献记载的可信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