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砖画中的魏晋食尚(寻古探源)

科技频道提示您本文原始标题是:嘉峪关砖画中的魏晋食尚(寻古探源)

嘉峪关砖画中的魏晋食尚(寻古探源)

图为女子在盆中揉面,后面的墙上挂着铛、箕等厨具。

嘉峪关砖画中的魏晋食尚(寻古探源)

图为嘉峪关古墓彩绘砖画——备食的侍女捧着羹盆。

甘肃河西走廊中部的嘉峪关,是古老万里长城的最西端。在它附近的戈壁滩上,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古代墓葬。甘肃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掘出一批魏晋时代的壁画墓,获得了许多内容丰富的彩绘砖画,它们主要描绘的是古代劳动人民进行农桑的生产活动,也有兵屯等活动场面,此外就是大量的有关烹饪、宴饮风俗的生动画面。其中有六座墓所见的砖画,与饮食烹饪有关的多达162幅,占全部砖画的1/3,这在其他时代的墓室壁画中是绝无仅有的。

砖画在这方面描绘的有酿造、宰牲、烹饪、献食、宴饮等内容,每个有壁画的墓基本都包纳有这些内容。壁画作者以熟练的技巧,简洁生动地描绘了一幕幕真实场景。曹植有诗曰:“日苦短,乐有余,乃置玉樽办东厨”。汉代大多将厨屋盖在正房以东,所以得了东厨这个名称。魏晋时代的东厨是什么样子,过去只能根据文献想象,现在我们通过考古资料得到了重构东厨的真实依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