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债迎3000亿偿债高峰 开发商还能扛多久?( 四 )

除了信托渠道外,海外发债渠道也受到限制。7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发布《对房地产企业发行外债申请备案登记有关要求的通知》,要求房地产企业发行外债只能用于置换未来一年内到期的中长期境外债务。

申万宏源分析师孟祥娟分析称,负债结构中以非标为主的房企再融资受影响最大。从地产融资受限途径来看,地产信托下半年不得新增余额、二级资质限制于直接控股股东影响最大。“主要是因为一方面地产信托融资规模较境内外债券融资规模更大,18年新增地产信托金额合计8710亿元,地产境内债券净融资额2078亿元,境外债净融资额3627亿元;另一方面相较于银行开发贷及债券标准融资信托融资潜在违规操作更多、特别是土地款融资。"孟祥娟称。

还会有更多地产债违约吗?

从目前来看,房地产行业共有 4 家公司违约,分别为银亿股份、中弘股份、国购投资、华业资本,涉及金额20亿元。相较于其他行业,房企整体违约率仍较低。据安信证券统计,房企违约率为0.1%,在26个行业中排名第23位,远低于电气设备和轻工制造等行业。

在融资渠道收紧又面临偿债高峰的冲击下,是否还会有更多房企走上违约的道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