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明星产品的底层逻辑清单( 九 )

产品经理要做商业化产品经理,有宏观的商业思维,可以在目标用户需求和商业诉求中找到那个合适的取舍点。

比如共享运营公司Bird如果定义一款共享运营目的的滑轮车,外观设计需不需要像小米滑板车这样极致?答案是不需要,为什么?共享业务对产品承载的商业诉求主要是运营成本低,模块化保养维修,需要的风吹雨淋还不容易坏。在这个情况下,你就要考虑他的诉求优先级,而不是放大产品经理自身的偏好。不信你仔细看看Mobike的产品形态。

产品有些功能并非用户真实需求,但是可以形成商业卖点,也可以平衡到产品的定义中。

比如,滑板车参数中的最大时速有的是20公里,有的设定是25公里。普通用户就会觉得时速 25 公里的是不是要更好一点。其实时速多少完全可以用软件设置,最终滑板车的爬坡角度,加速度等性能在于它的电机是250瓦还是300瓦。但是普通用户不了解这些,在法规允许的情况下,25公里/小时就是比20公里/小时更好的卖点。

用户并非行业专家,他们在选择产品的时候会被商家的营销信息所引导,没办法靠100%理性做购买决定,感性认知也在参与其中。这就是为什么线下购物偏重体验,线上购物偏重显性参数&卖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