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用语比我们想象的更加高级( 二 )

当然,语言的陈规早在人们学会上网之前就已被打破,麦卡洛克提出,互联网结束了一个“始于中世纪抄写员和现代主义诗人”的进程。她还指出了诸如南美英语和非裔美国黑人英语等地区和文化方言的“有据可查的特征”影响互联网语言的方式,这些影响在Twitter上尤为明显。但她写道,与前互联网时代相反,现在我们“都是非正式英语的作者,同时也是其读者”。

麦卡洛克通过自己和其他语言学家的研究,阐释了多种非正式线上交流的标志性元素——包括单词的创意改写、标点符号式表情、Emoji表情符号、表情包在内——是如何帮助人们游刃有余地交流的,它们甚至能与最优美的文字相媲美。当今网络上的社交达人需要了解句子末尾用一个感叹号和两个感叹号的区别,需要知道对方在刻意拉长单词,比如把“dumb(蠢)”写作“dumbbb(即加强语气)”,或者把“same(相同,常用于表示“我也是,我也一样”的意思)”写作“sameee(同上)”时表达的是什么意思,还需要知道一条全部大写的信息在不同语境下传达的是什么情绪,麦卡洛克写道:“想要弄清楚这些问题,需要微妙地调整你对这种语言的既有认知。”

推荐阅读